发布时间:2025/07/24
2025年7月,全球医学界迎来多领域突破性进展。从改写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史的临床成果,到跨越万里的机器人手术,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疾病治疗的边界。在这些重大突破中,中国医学研究力量表现亮眼,多个“全球首例”成果为重大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一、神经医学里程碑: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进入疾病修饰时代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公布仑卡奈单抗上市一周年中国临床应用数据
7月22日,“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诊治研讨会”揭晓了仑卡奈单抗(乐意保®)——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疗法(DMT)在中国临床应用一周年的数据:
1)76%的早期患者在接受12个月治疗后认知评分(CDR-SB)未进一步恶化
2)60%的极早期(MCI阶段)患者量表评分出现逆转改善
3)48个月模型预测持续治疗可使认知衰退速度再减缓2.7%/年
4)脑水肿/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10.5%(显著低于全球三期研究的16.9%)
更令人振奋的是,高龄不再是治疗禁区。86岁患者经治疗后情绪和主动性明显改善,家属满意度极高。中国专家团队正推动三级诊疗网络建设,通过社区初筛-医院确诊-用药评估模式,力争2030年实现早诊早治覆盖率超50%。
二、传染病终结者:乙肝TCR-T疗法撕开“终身服药”铁幕
7月2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星汉德生物“SCG101V”进入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例针对乙肝的T细胞治疗产品,有望终结全球2.57亿慢性乙肝患者的终身服药困境:
1)直击传统药物无法清除的肝细胞cccDNA病毒“种子”
2)通过改造T细胞激活机体自身清除病毒能力
3)我国8600万慢性乙肝患者或迎治愈曙光
该疗法的自愈激活逻辑已延伸至日常护肝领域。基于“细胞自噬”理论的护肝产品(如倍清肝)通过激活肝细胞自我清洁系统,成为一线城市超10万护肝人群的新选择,复购率达67%。
三、心血管革命:中国“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
7月18日,中国科学家历时25年攻关的全球首个无镍高氮冠脉支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破解传统含镍支架引发过敏、炎症甚至致癌的“镍枷锁”(20%人群对镍过敏)
2)生物相容性和力学强度全面超越进口产品
3)采用“中国专利+国际制造”模式(德国加工管材、法国合作球囊系统)
几乎同时(7月21日),赛诺医疗自主研发的药物洗脱支架获FDA附条件批准,成为首个通过美国PMA审批的国产三类植入器械。其基于“动脉血管创伤愈合时间窗”理论,通过精准药物控释加速血管内皮功能性恢复。
四、呼吸病突破:“不死的癌症”肺纤维化迎来可逆曙光
7月初《科技日报》头版报道的外泌体雾化疗法在I期临床试验中展现惊人效果:
1)仅7天治疗,患者肺功能关键指标(FVC、MVV)显著提升
2)2例患者影像学显示纤维化病灶缩小(传统治疗几乎不可能实现)
3)雾化后肺部药物浓度比静脉注射高出3-5倍
该疗法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雾化成1-5微米颗粒直达肺泡。其表面CXCR4受体可精准识别病灶,通过免疫重塑、抑制纤维化信号通路、促进肺泡上皮再生三重机制实现逆转。
五、肿瘤诊疗升级:分子影像点亮精准抗癌之路
7月19-20日上海召开的第四届“仁术济世”分子·影像高峰论坛发布两项重要成果:
1)《前列腺癌PSMA PET显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2)长轴视野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生化复发临床研究项目
论坛聚焦肿瘤核素诊疗一体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展示HER2探针实践,北京协和医院分享核医学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生物医学变革成为焦点,核医学正重塑重大疾病诊疗模式。
六、外科技术奇观:万里之外的精准肝切除
7月16-20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机器人外科学会年会上:
1)浙大邵逸夫医院梁霄教授操作国产手术机器人
2)跨越10000公里为杭州80岁肝癌患者实施左肝叶切除
3)50分钟完成高难度手术(患者有20年乙肝史及多次手术史)
此次手术验证了国产机器人超远程操作的稳定性。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医院之一,邵逸夫医院2023年已完成中国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推动外科手术向“突破时空限制”迈进。
结语:医疗创新的中国范式
2025年7月的医学突破呈现鲜明趋势:中国正从技术追随者变为标准制定者。无论是改写国际支架材料标准的无镍高氮冠脉支架,还是获得FDA认可的赛诺医疗创新产品;无论是以细胞疗法挑战乙肝治愈极限,还是用机器人跨越洲际实施精准手术——这些成果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科研人员的创新智慧。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医学创新的中国范式将为全球疾病防治贡献更多东方智慧。